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让太子去南京监国,留一个后手?

南京 更新于:2025-09-30 15:20
  • 50228265355

    崇祯皇帝在李自成大军压境、明朝危在旦夕之际,选择让太子朱慈烺和永王朱慈炤前往南京监国,而不是留在北京作为最后的希望,这确实是一个备受争议且充满争议的决定。关于他是否留有“后手”,以及为什么做出这个选择,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:
    "一、 崇祯皇帝选择让太子去南京的原因:"
    1. "北京已无险可守:" 到了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,北京城内兵力空虚,外援断绝,守城形势极其危急。崇祯认为,即使自己殉国,北京也守不住了,留在北京的意义不大,反而可能成为太子的人质或牺牲品。 2. "南京作为新的政治中心:" 南京是明朝的留都,地理位置优越,经济相对富庶,且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(如江防)。在失去北京后,将太子送到南京,可以尝试建立一个新的朝廷,作为抵抗清军和南明抗清力量的基地,保留一部分明朝的统治基础。 3. "保全皇室血脉,延续大明香火:" 太子是合法的继承人。将太子送往相对安全的南京,是希望他能继位,延续明朝的国祚。如果北京失守,崇祯殉国,留太子在南京,至少还能代表明朝,号召

    举报
  • 故乡的山Satk

    原因大概有两个,第一,是崇祯皇帝对形势的错误判断。第二,是他担心历史重演,自己被架空、被夺权。

    崇祯十七年二月初,李自成的军队占领太原,挥师向东。二月底,李明睿、项煜等大臣建议崇祯皇帝离开北京南迁。另一位都御史李邦华提出了一个替代的方案,请求派皇太子赶往南京监国。崇祯皇帝听了,很生气,一概置之不理。

    到了三月初,大同失守,李建泰再一次促请崇祯皇帝南迁,还提出由他护送皇太子先行。崇祯皇帝不同意:“朕为一国之君,愿为社稷而死,哪里都不去!”

    大学士范景文、左都御史李邦华、少詹事项煜又提出一个折中的建议,先派皇太子到江南带兵。

    这一次站出来反对的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,他质问大家:“你们想护送皇太子南行,意欲何为?”

    光时亨的言外之意,是说皇太子一旦离开北京,结果会像唐朝的唐玄宗、唐肃宗父子一样。当年,安禄山反叛,攻破潼关,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,奔往四川。半路上,皇太子提出自己前往西北,集合力量反攻。此后不久,皇太子宣布登基,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。

    光时亨的指责,其实也是崇祯皇帝担心的事,他怕皇太子南下之后,一旦势力强大,必定在江南登基,把自己架空为太上皇。

    光时亨的指责十分严重,大臣们都不敢再说。崇祯皇帝当然更不满意,说了一句:“朕非亡国主,诸臣尽为亡国臣矣。”

    在另一次谈话中,崇祯皇帝说:“我一直让大臣们忠贞坚守,如果现在皇太子离开北京,就是带头逃跑,对社稷有何益处?”

    此外,崇祯皇帝对局势的判断也有问题。此前北京曾经有过几次重大危机,比如明英宗在土木堡惨败之后,也先的人马一路杀到北京城下。崇祯二年底,皇太极率领八旗军越过长城,直抵北京城下。两次危机最终都是有惊无险,安然度过,大概崇祯皇帝认为,这一次李自成也攻不下北京城。

    但李自成迅速攻破居庸关,占领昌平,兵临北京城下,第二天北京外城陷落。

    一切都让崇祯皇帝大感意外,终于想到自己要离开紫禁城,离开北京,可惜为时已晚。当天更晚的时候,他才决定打发皇太子和永王、定王三个儿子出宫躲藏。

    当天深夜,崇祯皇帝带着王承恩走上万寿山,自缢而死。

    崇祯皇帝不撞南墙不回头,他的自私和固执,害了自己,也害了几个儿子,让明朝的北京核心瞬间死亡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